
行业高端标杆,以独家酰亚胺热解法生产氮化硅粉,旗舰产品SN - E10的α相含量超95%,粒径均匀,纯度高。产品适配汽车、航空航天、电子等多领域,可用于制造涡轮增压器转子、陶瓷轴承等关键部件。2023年宣布扩建产线,2025财年下半年投产,届时产能将提升至现有1.5倍,以应对新能源汽车相关部件的需求增长。
2、日本电化(Denka)

硅粉氮化法的核心代表厂商,其氮化硅粉体SN - 9FWS的α相含量达91%,杂质含量低,粒径仅0.7μm。它是全球少数能量产EUV级氮化硅粉体的企业之一,产品可满足半导体等高端领域对痕量杂质的严苛要求,同时也适配陶瓷基板、轴承球等常规高性能陶瓷部件的生产。
3、德国Starck(现Höganäs)

特种细分领域的领军者,靠等离子体射频合成技术实现纳米级粉体可控合成,产品碳强度控制严苛。其EUV级氮化硅粉每批次附带含合成参数、老化测试曲线等数据的数字护照,适配ASML光刻机等尖端设备。还通过在华设技术中心、专利许可合作等方式深耕市场,在核级、光学级氮化硅粉领域拥有强定价权。
4、德国Alzchem

以硅粉氮化法为核心工艺,主力产品Silzot - HQ的α相含量超86%,氧含量低于0.6%,粒径小于1.9μm,纯度优势显著。产品Silzot系列适配汽车、航空航天、电子等多个高科技领域,既能满足轴承、切削工具等机械部件的生产需求,也可为太阳能、电子行业提供超纯级氮化硅原料。
5、瑞典Vesta

依托轴承巨头SKF的产业资源,专注于氮化硅粉及金属硅粉原料供应,其产品核心适配混合陶瓷轴承制造。2024年SKF对其瑞典Ljungaverk工厂投资扩产,目标将氮化硅产能提升两倍以上,紧密契合汽车电气化等领域对陶瓷轴承的增长需求,在工业及汽车轴承专用氮化硅粉领域的产业链协同优势突出。
江西氮化硅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自蔓延氮化硅粉的优势集中在纯度、成本、适配性和质量稳定性上,自蔓延粉纯度高、自净化、且烧结活性强,原料选用高纯硅粉和液氮,搭配全流程多级净化纯化工艺,能减少自蔓延过程中杂质引入,粉体纯度可达到光伏级的≥99.99%水准。且自蔓延高温合成的粉体本身表面能高,烧结活性突出,能适配后续陶瓷烧结等加工环节的高效推进。
适配多领域场景需求:依托公司全产业链布局,这款自蔓延粉可匹配氮化硅轴承球、球阀等自身高端结构件的生产,适配新能源汽车、高铁动车、风力发电等多个领域。且研发团队能凭借15年以上行业经验,根据不同客户的场景需求调整工艺,提供定制化技术方案。
质量稳定有多重保障:公司不仅通过了IATF16949、ISO 9001等多项权威体系认证,还手握相关发明专利与国家标准。其联合湖南工业大学共建研究中心,可通过优化原料配比、氮压控制等参数,解决自蔓延工艺常见的产物稳定性难题,确保粉体批次间性能波动小。